专版一
社会主义法治理念
1.法治
依法合理配置权力与权利的社会状态。
——亚里士多德: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: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,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。
2.社会主义法治理念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化意识形态,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、功能、目标方向、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,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,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,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长期遵循的、全方位的指导思想。
3.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
(1)坚持党的领导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“三者统一”,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,贯穿于法治理念之中,是法治理念的核心与灵魂
(2)坚持党的事业至上、人民利益至上、宪法法律至上,是“三者统一”的必然要求。
1)党的事业至上: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;
2)人民利益至上:坚持以人为本、执法为民,全面维护、实现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,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法治实践成效的重要标准;
3)宪法法律至上:严格把宪法、法律作为法治实践的基本标准。
专版二
依法治企
国家要长治久安,必须依法治国,而且要长期、一贯、一致,否则只是口号而已。企业是国家一分子、社会之公器,必须依照国家的法律治理企业,这既是企业基业长青的需要,更是社会责任的体现。尤其在经济新常态的今天,企业不仅要遵守国家法律,更要严格遵循自身制定的企业制度,这才是依法治企的根本体现。
“依法治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内容和依据。依法治国是国家的上层建筑,是治国方略,而依法治企则是依法治国在经济领域的贯彻执行和具体体现。落实到具体层面,则是将公司制度上升到企业治理的高度上来,对企业而言,制度即法,制度大于一切,尤其是作为企业领导人,必须转变认识、理清思路,及时从‘人治’转入‘法治’的轨道。”
江西建工二建大力开展企业普法和依法治企工作,把企业的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、法制化的轨道。为此,公司组织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和法治建设的工作要求;成立公司“六五”普法工作领导小组;加强制度建设,修改和完善公司各项管理制度,出台各项新的法务、财务、生产、安全制度;组织外派员工学习,增强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,取得良好的效果。
专版三
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
工程质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、国民经济投资效益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。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,有效保障工程质量,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,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并印发《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》。
一、工作目标:
通过两年治理行动,规范建筑市场秩序,落实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,遏制建筑施工违法发包、转包、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多发势头,进一步发挥工程监理作用,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快速发展,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素质,建立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,使全国工程质量总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。
二、重点工作任务
(一)全面落实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
明确了质量终身责任人及其应负的责任。建立了三项配套制度,即承诺制度、标牌制度和信息档案制度。加大质量责任追究力度。
(二)严厉打击建筑施工转包违法分包行为
《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对建设单位的违法发包和施工单位的转包、违法分包、挂靠的定义和具体情形认定制定了统一标准,明确了相应的行政管理措施和行政处罚。可以认定建设单位违法发包、施工单位违法分包、转包、挂靠等四种违法行为的一共是31种情形,其中有一些属于很具体很实用的定量型的认定标准。
(三)健全工程质量监督、监理机制
《实施方案》在完善监督检查制度方面。采取“四不、两直” 方式,即不发通知、不打招呼、不听汇报、不陪同接待,直奔基层、直奔现场。同时,进一步发挥监理作用。
(四)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
各地住建部门尽快将推动引导措施落到实处,培育建筑产业现代化龙头企业,鼓励成立包括开发、科研、设计、构件生产、施工、运营维护等在内的产业联盟,探索建立有效的监管模式并严格监督执行,保障建筑产业现代化健康发展。
(五)加快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
实现全国建筑市场“数据一个库、监管一张网、管理一条线”的信息化监管目标。
(六)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
施工企业要建立劳务人员分类培训制度,实行全员培训、持证上岗。推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,推进劳务人员信息化管理,加强劳务人员的组织化管理。
针对住建部印发的《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实施方案》和建设部颁发的【建市(2014)118号】文及《开展严厉打击建筑施工转包违法分包行为工作》,江西建工二建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,召开了专项会议,会议对文件的精神进行了实质性解读和分析,点明了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落实文件精神,不断改进完善,从而有效保障工程质量。
专版四
强化党委主体责任 努力践行“三严三实”
做俯仰无愧的共产党人
自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不断加大反腐力度,打虎灭蝇,持续加力,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,赢得了党心民心。2014年10月8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,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,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做出全面部署,明确的要求。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,他又对党组(党委)落实主体责任提出了具体任务,从加强领导,选好用好干部,防止出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;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;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,从源头上防治腐败,领导和支持执法执纪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,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,管好自己;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等方面明确了主体责任的内容,这些都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指明了方向。
2015年5月11日,省委召开了全省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动员大会暨专题讲课,省委书记强卫作动员讲话并上首堂党课。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,也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。江西建工二建党委迅速贯彻落实“5.11”会议精神,对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第一阶段工作进行部署。党委办公室将发表在5月12日《江西日报》头版的《深入学习“三严三实”努力践行“三严三实”做知行合一实干兴赣俯仰无愧的共产党人》全文和《做俯仰无愧的共产党人》本报评论员文章复印发给了公司党员领导干部自学,在这之前还给9名领导发了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学习用书,给69多名中层干部发放了中纪委机关编发的《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》中组部编发的《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选编》,集团公司印发的《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应知应会手册》要求他们深刻理解“三严三实”精神实质,紧密围绕强卫书记的党课谈认识,谈体会,谈打算。广大党员干部纷纷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到“三严三实”教育中,在自学的过程中,大家进一步认识到,“三严三实”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,是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,为政之道,成事之要。践行“三严三实”要结合本职工作本岗位,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,自觉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意识,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,为企业发展升级做贡献。在前期自学的基础上,公司党委将进一步制定方案精心组织狠抓落实,将专题教育与中心组学习、民主生活会、党政联席会等结合起来,开展有特色的党课教育和专题学习调研活动,努力将专题教育成效转化成企业发展成果。
践行“三严三实”,着力点就在一个“严”字。
严以修身: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从政修养的精华,在先贤倡导的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理念中,修身被列在第一位,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,“血与火”的锤炼,形成了的坚定的理想信仰、人格力量和党的优秀传统。“严”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,忠于党的事业,把理想信念作为为官从政的主心骨,作为修身立业的压舱石。党员干部,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名利抛在脑后,在得失面前保持“平常心”,在诱惑面前保持“戒备心”,在法纪法律面前保持“敬畏心”。一句话,修身的本色在干净。
严以用权:就是要正确对待权力,正确行使权力,要对党的规矩心存敬畏之心,明白规矩是不可侵犯的,懂得越过红线一定会受到惩处,要努力熟悉规矩,依规而行。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,自己才不会被权力送进笼子。一句话,党性的本色在规矩。
严以律己:就是要始终做到心有所畏,行有所止,把好“欲望关”“小节关”“约束关”等三关,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,净化社交圈、生活圈、朋友圈,端正家风,处好家事。党员干部,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珍惜现有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,淡泊名利,甘于奉献,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,做政治上的明白人,经济上的清白人,作风上的正派人。
践行“三严三实”,关键在一个“实”字。
谋事要实: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,实事求是地谋划事业,科学决策,始终做到求真务实,不脱离实际,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,深入市场前沿抓经营,“沉”到施工现场抓管理。通过摸清实情后,深入分析研判,运用班子集体智慧拿出实招,坚决不搞“花架子”,不玩“空手道”,实实在在谋划好企业的各项工作。
创业要实:就是要真抓实干,党员干部要发扬“钉钉子”精神,在其位,谋其政,尽其责,做到想干事,会干事,干成事,不出事,突出奉献意识,以身作则,甘于吃苦,敢于担当,踏踏实实把职责内的事情做好,不图回报。
做人要实:是“三严三实”要求的基础,就是要对党,对人民赤胆忠心、矢志不移,对组织,对同事襟怀坦白、公道正派,说老实话,干老实事,要言行如一,表里如一,同时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,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,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,始终经受住各种考验。